新闻直通

国际知名学者“在线教育”系列学术报告会举行

2013-05-08    点击:

面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浪潮,如何推动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数字时代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全球高校和学术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为此,教育技术研究所在四月份策划了“在线教育”系列学术报告会,邀请全球四位知名学者对于这一热点问题阐述各自的观点及其研究成果。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罗陆惠英教授于4月17日作了题为“网络教学的国际发展和趋势”的报告。报告回顾了10多年来网络教学发展的一些标志性事件,包括2001年MIT的Open Courseware和之后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2005年的YouTube、2006年的Khan academy、翻转课堂、2012年的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OOC)等;阐述这些事件背后蕴含的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其核心是互联网络尤其是Web2.0能够帮助人们跨越学习的时空、联接学习者的头脑,体现在个人创作和用户制作内容、数据的史诗规模、大规模参与体系、网络效应、开放等。报告人提到早在1961年建筑师巴克明斯特?富勒就提出了一个工业规模的教育技术,说明MOOC能否成功取决于其是否真正能够借助同伴评价与小组协作促进学习者群体的互动和反馈,和借助客观的在线考评促进自动反馈。

悉尼大学计算机支持学习中心主任Michael Jacobson教授于4月23日作了题为“Beyond Serious Games: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Understanding Complex Knowledge and Skills”的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教育游戏的概念及其促进科学课程学习的作用。然后介绍了一个将学习游戏运用到虚拟环境中促进中学生学习生物课的研究实例:“借助多用户虚拟环境学习科学知识和探究技能”,该研究结果表明:多用户虚拟环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生物成绩,而且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生物学家提出问题、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报告人认为,任何在线教学模式的应用都需要有相当规模的深度研究结果作为依据,就像医药公司不能将没有经过严谨临床实验的药品用于疾病治疗一样。

哈佛大学教务长办公室项目部主任(也是edX战略合作伙伴部主任)Johanness Heinlein于4月24日作了题为“edX - Reinventing Education”的报告。报告说明了50年前的课堂和现在的课堂并没有实质性变化。为创新教育,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创立了一个非营利机构——edX,通过网络为全世界提供专为互动学习而设计的学习内容。参与机构在可edX平台上开设自己的网上学校。报告者介绍了edX平台的主要功能:个性化页面设计、课件制作与上传、生师互动、虚拟实验、评价和认证等。报告会的前一天研究所主要人员与edX的现任主席(President,from MIT)Anant Agarwal以及Johannes Heinlein进行了关于在线教育的双边交流。

香港大学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研究中心张伟远首席研究员于4月29日作了题为“网络教学的发展模式和应用”的报告。报告首先从网络教学和移动学习平台开发、课程设计和开发、培训和支持、研究和发展四个方面介绍了主要工作内容,并对e-learning平台、知识管理设计、课程资源开发、评价等研究内容进行了分析。其次,阐述了网络教学的三代发展:单项传递的网络教学模式;双向互动的网络学习模式;全方位的网络教学模式。然后,展示了网络教学发展模式和框架,并从网络教学平台、网路课程、课程导学、课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五个方面探讨了网络教学发展模式的应用,最后对网络学习平台功能模式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报告人强调:过去几十年开放大学的发展经验与教训表明,网上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能否获得足够的来自教师的教学反馈和指导。

该系列学术报告会不仅面向教育技术专业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员,而且吸引了其它院系甚至外院校的各类人员,表明当前在线教育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不同报告人多样化的观点对全面认识并理性对待目前这一热点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教育技术研究所供稿)